您在这里:首页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楚通路桥公司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8-01-30

        壹、十九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题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报告结构:分13个部分:

      1、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5、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6、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8、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9、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0、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1、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1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转变: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牢牢: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贰、几个关键词

       一、新时代

    【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

史方位”。

    【解读】报告开宗明义就提出,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这个新时代,报告的定义是“五个时代”: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个时代”,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的关键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富裕、民族复兴、世界舞台。这五个关键词,回答是这样的五个问题: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二、新思想

   【判断】 “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读】报告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飞跃”。第一次是“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则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革命、为谁革命、靠谁来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判断是,这是“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系统的回答,针对的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的基础之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整套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跟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就形成了我们关于新的时代的这么一个新的思想,我们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这样一个思想,它的整个内容、内涵,总书记在讲话中也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比如他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来,一是,这样一个新思想,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是说它是跟我们党传统的指导思想本身是一脉相承的。再一个,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就是它是实践的产物,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结晶成了这样一个新的思想。第三,把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来理解,它是我们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这么一个思想。所以,当然它毫无疑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一个,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纲领。因为这样一个新的思想的形成,它的确是来之不易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当然,它也是我们进一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认真去学习、去贯彻这样一个新的思想。

     三、新矛盾

   【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读】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大概有过几个不同的提法。第一次是在1956年我们党召开八大,八大确认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八大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先进的工业国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足之间存在的矛盾。八大当时归结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作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总的来说是正确的。但可惜,随后在当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发生了波匈事件,就是波兰和匈牙利出问题了。以及1957年我们国内开展了反右派斗争,还有1959年接着在党内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下风向一下子转过来了。之后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把我们国家的主要社会矛盾定义为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那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样的斗争变成为主要矛盾了。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说法,认为这个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形成这个判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6年。现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样的变化,让矛盾的两方面都不同了:先看人民需求这一方面。温饱问题解决了,全面小康也要建成了,“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而且还有“非物质”的需求,比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再看社会生产这一方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现在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主要矛盾的两方面,都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领域,而是拓展到了社会发展的领域,这也意味着未来对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我们会更加重视、着力更多。

四、新目标

   【判断】 “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读】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两个一百年”,对于这两个时间节点要达到的目标,不断与时俱进进行着调整。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的是要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这一目标变得更加深刻。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显示出强大的决心和信心。报告提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这一目标也变得更加丰富。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外,又增加了“美丽”。这一增加,围绕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的是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提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是这样定义的: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样的奋斗目标,又分解成“两个十五年”。从2020年到2035年这个15年,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可以说,这是百年来中国孜孜以求的,是亿万人民心心向往的。我们走过了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时代,走过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要走向的,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

       五、党的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看在总体要求里面非常明确地突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应该说是我们当前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非常注意的一个根本要求,党的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当然首先要体现它的政治功能了。所以,总书记在关于党的建设这个方面,突出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再一个,我们看报告讲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他讲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就是它是一个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始终放在重要位置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对于我们党的建设目标,在报告中也作了新的概括,这个目标讲得非常的明确,就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目标的确定,实际上也是我们党的建设奋斗方向的确定。就是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目标一旦确定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当然就要围绕着这样一个目标来进行了。所以,在论述中,这里明确了党的建设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从八个方面对党的建设系统的阐述,我们看这八个方面,实际上都是有它的内在联系的。一是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加强我们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中国共产党要有力量,就是要团结一致。团结一致就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核心,现在我们非常强调四大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们这五年来做得不错,还要继续加强我们党的纪律建设,要把党的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点,要抓好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再一次提到要抓住“关键少数”,而且对选人用人的问题,强调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要反对帮派意识、拉帮结派,甚至搞自己的圈子,搞自己的码头,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特别重要,一定要把那些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还有真才实学的好干部使用起来。最后一点,要把我们党建设好,按照十九大的要求,还要抓住基层建设。我们中国共产党现在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组织,其中80%的党员都是生活在基层组织的。毛泽东过去讲过党的基层组织非常重要,他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同样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基层上下功夫。如果首先把基层的党员和党组织抓好了,我们这个党就会更有创造力、凝聚力,也更有战斗力。报告关于党的建设这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它也是实践中指导我们党的建设在新的条件下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